當氫能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賽道,中國在氫能基礎設施領域的布局迎來里程碑時刻。近日,全國首個商業運營氫能長輸管道項目——內蒙古達茂旗至包頭市氫氣輸送管道工程評標結果正式公示,內蒙古君誠興業管道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君誠興業”)成功斬獲第三標段,將承擔60公里核心管道的建設任務。這條貫穿北疆草原的“氫能動脈”,不僅為包頭打造“氫基冶金示范基地”按下加速鍵,更為全國氫能產業規模化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
北疆氫能長廊:195公里串聯綠色能源新格局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一干雙環四出口”綠氫管網的核心支線,達茂旗至包頭市氫能管道項目從規劃之初就承載著推動區域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使命。項目起點設于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白云鄂博礦區巴潤產業園(化工集中區)輸氫首站,一路途經包頭市固陽縣、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最終抵達包頭市昆都侖區輸氣末站,195公里的管道如一條綠色紐帶,串聯起北疆的能源生產與消費核心區。
從技術參數來看,該項目堪稱國內氫能長輸管道的“標桿工程”:設計壓力達6.3MPa,管徑采用DN457標準,年輸氫能力穩定在10萬噸,日輸氫量可達582噸——這一規模相當于每天為2萬輛氫能重卡提供充足動力,足以支撐包頭及周邊地區氫能交通運輸、工業降碳等多元場景的需求。此外,項目還將同步新建4座功能場站(白云鄂博礦區巴潤產業園首站、新型工業園分輸站、固陽縣分輸站、昆都侖區末站)與6座閥室,形成“輸送+分配+調控”一體化的氫能供應網絡。
更值得關注的是,該管道項目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區域綠色能源體系深度聯動。項目配套建設的100萬千瓦風光制氫基地,每年可產出4萬噸綠氫,再結合20座2000m³儲氫罐組成的40000m³“氫能儲藏室”,將實現“風光發電-綠氫制備-長距離輸送-安全儲存”的全鏈條閉環,為包頭乃至整個內蒙古的產業低碳轉型提供穩定的綠色能源支撐。
君誠興業突圍中標:資質與實力奠定項目底氣
在眾多競爭者中,君誠興業能夠脫穎而出,拿下60公里管道建設任務,背后是企業在管道制造與工程建設領域的硬實力支撐。根據公示信息,君誠興業此次中標范圍為項目氫氣輸送用鋼管采購第三標段,鋼管供貨周期僅60天,計劃于2025年9月5日啟動供貨,2025年11月5日前完成全部交付,高效的履約能力將為項目整體推進保駕護航。
而支撐這份“底氣”的,是君誠興業過硬的資質與豐富的實踐經驗。作為管道工程領域的專業企業,君誠興業持有石油化工工程總承包一級資質、特種設備生產許可證壓力管道安裝(GA1)資質,這兩項“頂級資質”是其承接高壓、長距離氣體管道項目的核心門檻;同時,企業還擁有“壓力6.3MPa及以上且單項管線長度30公里及以上的長輸氣體類管線施工總承包”業績,過往項目積累的技術方案與管理經驗,將直接保障此次氫能管道建設的高質量落地。
此次中標對君誠興業而言,更是一次從傳統管道領域向氫能新興賽道的關鍵突破。正如企業負責人所言:“拿下全國首條商業氫能管道項目,不僅是對我們技術實力的認可,更讓我們在氫能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搶占了先機。未來,我們將以此次項目為起點,持續深耕氫能管道技術研發,為全國氫能產業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氫能時代啟幕:北疆先行照亮綠色未來
從全國首條商業氫能管道落地,到包頭“氫基冶金示范基地”加速建設,內蒙古正在成為中國氫能產業發展的“試驗田”與“排頭兵”。據行業測算,僅達茂旗至包頭市氫能管道項目,每年就能減少約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種植2800萬棵樹的生態效益;而隨著后續風光制氫基地、儲氫設施的全面投用,包頭將形成“氫能生產-輸送-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帶動區域內鋼鐵、化工等傳統高耗能產業實現低碳轉型,為全國工業降碳提供“包頭方案”。
對于整個氫能產業而言,這條195公里的管道更具有“破局”意義。長期以來,長距離、低成本的氫能輸送難題,一直是制約氫能規?;瘧玫年P鍵瓶頸。此次項目的建設與運營,將為國內氫能長輸管道的技術標準制定、工程建設規范、商業運營模式提供寶貴經驗,推動氫能從“局部試點”走向“全國聯網”,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注入強勁動力。
氫能時代的大幕已徐徐拉開,北疆草原上的這條“氫能動脈”,正以澎湃的綠色動能,照亮中國能源轉型的未來之路。而隨著更多像君誠興業這樣的企業入局,中國氫能產業必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期,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中國智慧”。